2022年,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和集团公司有关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压紧压实各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建设为依托,以深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建设为抓手,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切实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公司安全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一、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情况
一是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下发《关于加强2022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安全工作指导方针,对2022年重点安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制定了公司及各单位2022年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并逐级进行目标分解。三是在2022年工作会议暨职代会上,与各单位签订了《2022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各生产单位也层层签订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四是逐级签订了《安全生产承诺书》,对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进行公开承诺。
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推动安全责任落实。一是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组织对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梳理修订。二是根据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安排,编制印发了《2022年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解表》,将4个方面,22项主要工作,65项工作内容进行了责任分解,分别确定了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三是根据公司领导人员变动情况,对公司包保范围进行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安全包保职责。
(二)党管安全责任落实。公司党委把落实党管安全责任作为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的首要抓手。一是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政治”、“安全生产就是干部的政治生命”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基于“基层党组织考核”督导落实党管安全责任落实落地。公司党委每半年一次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调研督导,党委书记每年听取党支部书记述职,重点督导考察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落实第一责任人情况,并将落实党管安全责任指标纳入“三先一优”“七一”表彰以及劳动竞赛考核、党组织年度考核等。三是利用公司内外部网站、“百年张煤”微信宣传报道各类安全素质提升、安全工作动态等新闻160余篇,“中煤张煤机铸造分公司召开三级班前会 领导包保强督办”“青安员 青安岗 青年挑大梁”等10余篇报道在《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国中煤报》《河北安全生产杂志》“和谐中煤”“青春中煤”杂志、报纸、微信公众号上刊登发布。
三、开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管控评价
推进“双控”体系建设,完成了公司《2022年安全风险报告》的编制工作,对公司的设备设施、作业行为全面系统地进行了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分级管控。根据风险等级、风险因素明确了责任人,制定了安全管控措施,确保各项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强化安全风险动态管控,每月发布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报告,通过安全生产状态指标的统计,对公司预警状态进行分析,判断影响安全生产状态、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信息,预警公司生产安全风险状态。
四、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一是坚持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上半年下达综合隐患整改通知书11份,日常检查整改通知书93份,完成了各类隐患的整改。二是组织开展了“春节”、“五一”前后安全检查、“警示三月行”“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专项检查、“两会”期间安全检查。三是每月发布一次行隐患排查治理通报,对隐患排查和落实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对隐患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原因分析,确定近期隐患排查和安全管理重点。
五、落实安全投入
2022年公司在研究制定生产经营计划的同时,专门制定了安全生产投入计划,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全年安排安全费用1182.5016万元,能够确保安全生产条件必需的资金投入。完成了厂区建构筑物及主要设备设施的防雷检测、食堂天然气泄漏报警装置安装、中部槽分厂天车安装空调等项目的实施。
六、组织开展安全教育
一是组织安委会成员及生产单位负责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进行新疆白杨沟丰源煤矿“4·10”重大透水事故警示教育。二是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对公司2013年至今发生的18起轻伤事故报告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对发生过的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其他伤害事故开展警示教育,各单位组织警示会42场,全员参加了警示教育。三是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共101人参加了安全培训取证。四是组织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完成了取证和复审培训工作。五是落实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要求,完成临时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共计150人。六是利用“警示三月行”、“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开展了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七、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能力
组织对公司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应进行修订,结合公司安全风险辨识情况,对应急能力评估,对应急资源进行调查。完成了动力分厂制氧站、动力分厂锅炉房、铸造分公司熔炼浇注、传动分公司危险化学品专项应急演练和各单位现场处置方案演练。规范了应急物资管理,及时更新应急物资台账,对现有的应急物资维护和保养情况,进行了定期检查。
八、职业健康管理
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对检查发现问题制定了纠正措施,顺利通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再认证审核。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并将结果生产现场进行告知。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做好职业健康日常管理。